北京胡同为何以“条”命名

时间: 2020-06-18 浏览数 2114

+1 点赞 0收藏 分享

草厂二条、东四十条、廊房头条

……

北京的胡同为何论“条”算

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又是如何演化来的

今天小编就和您聊聊

北京胡同的“条”



“胡同”与“条”的由来





 “胡同”的由来

       胡同,也写作“衚衕”,源于蒙古语gudum。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也有人认为胡同一词是汉语方言词。


       “胡同”一词最早见于诸元杂曲。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答:“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就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沿用。


砖塔胡同


       说到胡同的命名方式,其实没有特定的规则可言,但大多由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比如,帽儿胡同、金鱼胡同、菊儿胡同等。
       仔细观察会发现,北京很多街巷胡同的名称里并不带“胡同”二字,如南锣鼓巷、烟袋斜街、潘家河沿、东交民巷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胡同,以“条”相称,如东四、西四的胡同群,多以“条”来命名。


胡同为何称为“条”


       胡同里“条”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明代张爵所著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开始有“某几条胡同”的记载了。


       彼时,北京城的面积和规模比元代大了很多,街道、胡同的数量随之增加。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地名,曾对街道名称“序列化”。最初,对这些胡同的官称为“某某胡同头条”“某某胡同第二条”等,可一段时间后,人们觉得这种叫法过于拗口,便逐渐演化为“某某头条”“某某二条”。




       “条”是北京本土化的创造,且最具特色,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与街、巷、胡同等称呼共存延续至今。据1987年出版的《北京市城区街巷地名全图》记载,北京共有422个以“条”命名的街巷和胡同。


“条”的特点及命名方式



       相较于胡同、街巷,北京的“条”有以下特点:♦一是相对来说,其长度和宽度,较之寻常的街巷胡同更短更窄,且常见于两条街巷之间,与胡同并存;♦二是由东西向或由南北向依次排列的居多,并以数字顺序命名。♦三是“条”的排列顺序至少要三条以上。如果条数太多,还可以在数词前加上“东、西、北、南、中、上、下”等方位词。


       以地铁“东四十条”站为例,它指的就是东四第十条胡同。东四头条到十条,早在明朝就已存在,后来又增加了四条,从头条一直排到了十四条,在北京胡同中序列数最多。




       还有一些以“条”命名的地名,是在历次调整地名时,为了雅化和简捷易记而更改的,就是将原来的地名直接以“条”相称,如西四北头条到八条的名称,就是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改的。




       关于以“条”相称的地名,一些史学家还认为,与工匠作坊、店铺和兵营有关,并有一定的史料为依据。



西四整改前地图


       西城区有个叫香炉营的地方,现在有头条至六条。明朝时期,政府从全国各地征募各种工匠,香炉营是铸造香炉的工匠聚集的地方。像这样的工匠聚集地,还有东城区草厂地区的草厂头条至十条。东城区幸福大街南口一带,曾有一处细木厂,也是按条来排列,共九个条,现在已消失了。




       明朝年间,前门外往西,有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这些房屋是专为出租出卖给商户经商的,其中廊房四条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栅栏。老北京还有一些与商家店铺有关的“条”,如崇文门外的西花市大街附近有16条以花市命名的胡同。从明朝这里就有许多出售绢花和鲜花的店铺,地名也因此而得。这些胡同所出售的绢花和鲜花各有特色,老北京人要买花,大多来这里。




       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将一些八旗兵营由内城迁到外城时,多以“条”来表示八旗兵所驻扎的街巷和胡同。西城区的槐柏树街,它的西头俗称宽街,也称营房,因清朝时曾是镶蓝旗的兵营而得名。这条街的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21条胡同,北面的自东向西,称槐柏树街北头条至十条;南面的自东向西,称槐柏树街南头条至十一条。




       由此往东不远的宣武门外大街西侧,还有一个叫校场的街区,自东向西有校场北头条至六条及小五条、小六条、小七条、小八条、小九条等11个以“条”命名的街巷,显然这些名称也与兵营有关。


北京胡同的名称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名

但其内涵却极为丰富

想多了解一个地方

多研究研究地名

可能会让您豁然开朗


• end • 



信息来源:文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