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in北京——新故事在生长”第八届“创写北京” 《首都公共文化》2025年征文启事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跨界融合、创新表达不断破圈,从“国潮”文创设计融入大众生活,激活文化IP生命力,到《黑神话:悟空》重构西游场景,带动旅游热潮;从《天工开物》非遗数字展探索“文化资产数字化”新路径,到《哪吒2》引发全民观影热潮,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都北京,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北京市正在重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全市有13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4项、市级非遗项目303项;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2处;国家级传统村落22个,博物馆215家……
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怎样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代语境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北京文化的深层基因转化为全球可感知的现代语言,助力北京故事走向世界?北京市文化馆联合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诚邀全球汉语创作者参与本次征文活动,让北京文化的新故事在我们笔下生长吧!
一、 征文主题
文化in北京——新故事在生长
二、 征文体裁
散文、小说
三、 征文方向
(一)神话IP的京味重构
以传统神话或民间传说人物为原型,结合北京市的历史古迹、世界文化遗产等,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神话新篇,展现传统文化IP在现代北京的成长。
(二)非遗技艺的现代叙事
结合北京市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资源,创作体现传统技艺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故事,探索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活化路径,展现匠人精神与时代价值的碰撞。
(三)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以北京的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空间为舞台,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都市生活中既碰撞又融合的故事,展现北京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形象。
四、 征文要求
(一)题目自拟,散文字数2000至3000字,小说字数5000至8000字,不分文体每人限投一篇。
(二)征文需紧扣主题,抒写内容和格调上应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三)必须为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媒体和网络上(含自媒体)公开发表过。合理使用AI,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即取消资格。
(四)征文正文须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详细通信地址、常用联系电话,信息缺失者不予评选。
(五)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应征作品视为同意主办方进行宣传、修改、刊载、结集出版、网络展示及推广,不再另行支付稿酬。
(六)投稿者可提供与征文内容相关的图片(1-3张)及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用于宣传,但不作为评奖参考。
五、 征文对象
面向全球汉语写作者,不限职业、年龄,凡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均可参加。
六、 投稿方式
(一)作品以电子稿件形式上报,邮件标题请注明“《首都公共文化》征文”和文体,并以附件方式发送。
(二)投稿邮箱:sdggwh2023@163.com
(三)集体投稿,请同时报送《第八届“创写北京”2025年征文集体报送统计表》(见附件)。
七、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24时(以邮箱收到日期为准)。
八、评审办法
(一)邀请行业知名专家、优秀期刊编辑和知名作家组成评审团,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匿名评审,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为鼓励全国中小学生参与创作,凡获奖的中小学生作者同时颁发“未来之星”证书。
(三)根据网络互动热度,从获奖作品中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四)根据集体投稿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组织奖。
入围名单在北京数字文化馆官网公示。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0名,稿费800元。
二等奖20名,稿费500元。
三等奖30名,稿费300元。
“未来之星”和组织奖若干,“最佳人气奖”1名。
部分优秀征文将刊登于《首都公共文化》和北京数字文化馆官网,获奖征文将择优集结成书,于下一年度正式出版。
获奖者均颁发证书,并获得赠书两本;部分优秀作者将受邀参加相关文化活动。
“未来之星”和“最佳人气奖”获得相关纪念品。
十、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北京市文化馆
联系人:马朝霞 徐玲
电话:010 62249685
十一、注意事项
本次征文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北京市文化馆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5年4月1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