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招募丨全国生态日专场活动——园林植物修剪

2025.08.16 - 2025.08.16

#场馆

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北园)植物研究所

场次

数量最多可购1张
- 1 +

活动已结束 +1

服务说明

1、每笔订单最多可选座1个座位号;

2、选座时,请尽量选择相邻座位,不要留下单个座位;

3、点击”完成选座”后,请在120S内及时提交,超时系统将释放你选定的座位;

4、选座订票为特殊商品,出票成功后,如无无法使用问题,不得退换;

5、出票成功后,请牢记取票密码,若没有收到取票短信,请到订单中心查询,或拨打客服电话400-0596-087;

活动详情 预约须知 评论区(0)


“六月连三伏,人间似焰炉。”三伏天里,高温高湿的气候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但同时也易引发植物病虫害,威胁植物健康生长。为了植物更好的适应炎热的天气,增强其抗病能力,通过科学的修剪技术与有效的养护措施,可以改善植物生长形态,确保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和美观度。这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8月15日,迎来了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为了让市民更好了解城市生态,国家植物园(北园)特开展“园林植物修剪“活动,普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知识,为广大植物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一方园地。


专家简介


樊金龙,现任国家植物园(北园)植物研究所高级技师,北京市樊金龙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曾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北京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园林绿化专业)第一名。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6篇,获市局级奖项30余次。工作30年来,始终坚守在园林绿化工作最前线,积极投身于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在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新品种繁育、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8月16日(周六)上午9:30-12:00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北园)植物研究所,请于9:10在植物园(北园)西门外签到


招募对象


18-65岁植物爱好者,限20人


活动内容


理论课程加户外实操


播放大师宣传片+大师讲座+户外实践


报名方式


报名系统将于8月12日15:00开启,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系统,报名成功后请识别弹出的二维码进入活动群。受活动场地限制,本次活动仅限成功报名的前20人参加,额满后系统将自动关闭。



特别提示


1.活动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通知信息。


2.本次活动免费,公园门票需自理,请您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按照个人需求自行购票,入园后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活动现场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3.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4.夏季炎热多雨,请做好防护措施,自备充足饮用水及雨具。


5.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另行开展时间会提前于报名群内通知,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往期回顾


7月18日,近20名花友在国家植物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东焕老师的带领下,在木兰园玉兰树荫下玉簪丛中,识株形、辨叶色、闻花香。


从原产中国玉簪种类辨识到野外考察时的识别见闻趣事,从玉簪学名的由来分类到园艺品种识别要点,从玉簪最早在庭院中的应用到现代玉簪品种对美好生活的增彩,刘东焕老师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老师还为花友们带来了不同品种的玉簪,以便近距离观察其形态特征。提问互动环节,刘老师补充讲解了玉簪育种、园林生物防治、家用玉簪栽培方法等相关内容。花友们在倾听和询问中,对玉簪的外在之美和内涵之雅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5年6月29日,科普馆依托“2025・中国作物的多样性”美术作品展,面向公众开展了《食光探秘——聊一聊中国传统主粮与蔬菜作物》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讲座与美术作品展导览两部分构成,主讲人殷茜为国家植物园(北园)高级实验师。殷老师在讲座环节紧紧围绕大众感兴趣的话题“中国古人吃什么主食与蔬菜?为何古人会驯化不起眼的禾本科植物作为主粮?粟如何助力大秦帝国崛起?曾为“百菜之主”的冬葵为何从现代餐桌消失?谁是古诗文中“出镜率”最高的蔬菜?”等问题展开讲解,让听众理解作物的多样性在漫长岁月中承载的意义;画展导览环节,则向参观者逐一介绍每幅参展作品中所绘作物的生长习性、分布区域、对饮食的贡献等科学知识,让艺术观赏与植物认知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引导受众通过主粮与蔬菜的变迁,感受寻常食物背后跨越千年的文明奋斗史,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而此次展览及活动,旨在践行大食物观,拓宽大众对食物来源的认知,展现中国作物多样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