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让生活更美好 | 2024年北京市第三届文化馆服务宣传月正式启动

时间: 2025-07-31 浏览数 137

+1 点赞 0收藏 分享


盛夏的北京,暑气渐浓,文化热情更盛。7月31日,以“文化馆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北京市2025第三届文化馆服务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大兴区文化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市文化馆与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联动全市17个区级馆、343个街道(乡镇)级综合文化中心及全民艺术普及示范点,集中推出438项、2743场文化惠民活动,让艺术之花绽满京城,让文化暖意浸润万家。


领导齐聚共启幕 四级联动织密文化网


启动仪式上,各级领导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出席活动的领导包括: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振涛;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薄茹;北京市大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山良;政协北京市大兴区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爱芳;北京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维波;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保敬。此外,北京市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及文化馆领导、全民艺术普及专家顾问、媒体代表与市民朋友也到场参与,共赴这场文化之约。



作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北京市文化馆系统始终以“首善标准”搭建文化惠民平台。本次服务宣传月以“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六大品牌活动为引领,串联起覆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文化服务全域覆盖、全民共享。


作为活动主会场,大兴区文化馆联合亦花园创意产业园、北京市曲剧团等机构,精心策划300余场特色活动,“唱响新大兴”原创歌曲大赛点燃全民创作热情,“一街一品”“一周一品”文化大集汇聚市井烟火气,非遗市集与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轮番登场,以开放多元的文化生态激活区域活力。活动现场同步设置文化馆发展历程展、非遗互动市集等打卡点,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让市民沉浸式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名家智库添翼 全民艺术普及深扎根


全民艺术普及的深耕,离不开专业力量的引领。启动仪式上,7位业界大咖受聘为“全民艺术普及专家顾问”,为首都公共文化事业注入专业动能。他们分别是:北京舞蹈家协会艺术顾问、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李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著名军旅曲艺家、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唐文光;国家一级演员、教授,原总政歌剧团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林达信;作曲家、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秘书长修骏;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曲士飞;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音乐剧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校园音乐剧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娜柳。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大兴区相关领导为专家们颁发聘书。这些艺术家以深厚学养与行业影响力,成为全民艺术普及的“引路人”,助力更多市民走进艺术、爱上艺术,让美在生活中自然绽放。



群星璀璨耀京城 群众文艺结硕果


启动仪式后,北京市“群星奖”优秀节目巡演精彩上演,成为展现群众文艺活力的生动窗口。群星奖作为我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2025年,北京市文化馆持续深化优秀作品选拔机制,激发群众创作热情,从稚嫩童声到银发风采,从社区舞台到首都剧场,涌现出百余部紧扣时代脉搏、扎根百姓生活的佳作。


近期,北京市6个门类9个作品成功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全国决赛。成绩的背后,是北京市文化馆系统年均1.6万场群众文化活动的滋养,是“歌唱北京”“舞动北京”等五大品牌矩阵的持续深耕。此次巡演中,广场舞串烧《四季画京城》《都是一家人》《吉祥四季》展现群众舞蹈活力,群口快板《小雨燕游学记》讲述少年成长故事,舞蹈《保温杯》传递邻里温情,器乐演奏《鼓韵三合》奏响京津冀文化交融之声……一个个精心打磨的节目,既是首都群众文艺的丰硕成果,更是献给第二十届群星奖的深情答卷。这些来自群众、扎根生活的优秀作品再次登上舞台,既有反映北京城市发展的现实题材,也有传承非遗文化的传统佳作,既是对过往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回顾,更是文化馆作为“群众文艺孵化器”的生动实践。


文化惠民润心田 点亮京城星空


本届文化馆服务宣传月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实现公益化、多样化文化服务全域覆盖。从“全民美育课堂”“文化馆奇妙夜”,从数字资源云在线到基层特色活动,每一项安排都践行着“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体验文化”的惠民初心。


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实践,文化馆服务宣传月活动集中展现了北京市各级文化馆在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全民艺术普及中的成果。随着宣传月的启动,2743场文化活动将如春风化雨,让高品质文化服务浸润市民心田,让文化馆真正成为融入生活的“精神充电站”,共同点亮首都的文化星空。



来源:网络信息部、理论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