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疆暖人心 红河花开一家亲 | 2025“春雨工程” 北京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红河纪实
盛夏,正是云南边陲石榴成熟的季节。2025年7月28日至31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交流在云南红河热烈上演。“春雨工程” 北京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通过“大舞台”惠民演出、“大讲堂”专家讲座、“大展台”非遗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促进了京滇两地文化深度交融。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北京市文化馆、云南省文化馆、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云南省红河州文化馆、云南省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省红河书院、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省红河州诺玛阿美演出公司共同承办,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铁路文工团、中国煤矿文工团、北京歌剧舞剧院提供大力支持。
“大舞台”舞出民族团结共享美好幸福生活新画卷
7月29日晚,一场北京、红河两地的艺术家们联袂携手,蕴含着浓郁民族风情的演出在蒙自市红河大剧院精彩上演。红河州文化馆馆办马缨花艺术团的开场舞蹈《花开远方》,用灵动的舞姿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北京歌剧舞剧院闫羽如演唱的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展现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曾荣获文旅部第十八届群星奖金奖的中国煤矿文工团杨广业、苏浩表演的对口快板《花唱绕口令》舌灿生花,传统曲艺的精彩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中央民族歌舞团阿旺·洛桑顿珠一曲《卓玛》赞美格桑花般美丽的藏族姑娘,把观众的思绪带入雪域高原。中央民族歌舞团张若一表演的舞蹈《故乡》,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盛满对草原星空的眷恋。红河州文化馆编创的舞蹈《马缨花》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粉丝和舞蹈爱好者参与跟拍,火爆全网,也把演出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中国煤矿文工团杨阳演奏的二胡经典曲目《新赛马》展现了辽阔壮美的草原上,骏马奔驰的热烈场面。魔术《富贵有“鱼”》改良自中国传统戏法“钓鱼”,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欢呼,纷纷与之互动,表演者中国铁路文工团李克石,曾获得中宣部、文旅部奖励、国际魔术师协会最高荣誉。中央民族歌舞团赛博渊的舞蹈《绽放青春》,展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奔放。北京歌剧舞剧院张志刚演唱的《天边》,如诗般描绘了对远方的向往,唤起人们对自然与心灵净土的憧憬。中央民族歌舞团王怡文和穆扎帕尔·帕尔哈提的器乐重奏《卡拉布什卡》,弹拨尔的清脆明亮与笛子的悠扬婉转相互配合,交织出美妙的旋律。中国铁路文工团杨雅君和王泽宁表演的杂技《青春信仰》,体现了年轻人的拼搏与坚守,展现了青春激情的闪光。中央民族歌舞团阿旺·洛桑顿珠、孙滢迎的男女二重唱《同心共筑中国梦》表达了56个中华民族亲如一家,团结一心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响应。最后演出在红河州文化馆鲁燕儒、馆办云海艺术团、舞之缘艺术团带来的《歌舞红河》中完美落幕。整台节目异彩纷呈,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之美,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养育自己的中华大地满腔热爱与歌颂之情。
“大讲堂”高质量搭建跨区域文化交流学习新平台
为助力红河文化人才培养,提升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本次活动特邀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导演李丽宏7月29日上午在蒙自市红河书院开展了题为《关于戏曲之美为“舞”创作的实践研究》的讲座。在讲座中,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戏曲与舞蹈融合的创作规律,为红河的舞蹈业务干部和爱好者打开了全新的创作思路。专家现场对舞蹈的动作规范、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帮助参与者提升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大展台”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7月29日、30日在蒙自市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展示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北京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的“彩塑京剧脸谱”“面塑”“京绣”“剪纸”“北京内画”“京剧盔头制作技艺”“曹氏风筝工艺”“绒布唐工艺”“金镶玉制作技艺”“绳结艺术”“传拓技艺”“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玉雕”“泥人张”“兔爷儿制作技艺”“智化寺京音乐”“京式旗袍制作”“京派内画鼻烟壶”“翁派京剧脸谱绘画技法”19项非遗集中亮相,与红河本地的“锡器制作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彝族刺绣”相互映衬,展现出两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进行非遗知识讲解,开展“沉浸式”大展台体验活动,引得当地群众和游客们驻足围观,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 “春雨工程” 北京文化志愿者走进红河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京滇两地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桥梁。未来,两地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文化合作,让更多优秀文化成果惠及各族人民,让文化的 “春雨” 滋润更多人的心田,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共同谱写文化惠民、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团队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