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创写北京”一等奖征文:《敛巧》 王晓菊

时间: 2025-11-12 浏览数 229 点赞数 47 收藏数 5

+1 点赞 收藏 分享

敛巧

 

敛巧深吸一口气,按下按钮,瞬间,强大的力量将她紧紧包裹。当她再次恢复意识时,已经置身于一片混乱之中。她周围是一群衣衫褴褛、神色惶恐,正在匆忙奔走的人。她低头看向自己,发现自己附身在一个瘦弱的小姑娘身上。小姑娘的身体虚弱不堪,脚步虚浮,被人群裹挟着逃亡。敛巧努力整理着脑中涌入的关于小姑娘的记忆。原来,他们正在躲避一群土匪的追赶抢掠。

敛巧明白,自己真的已经借助时光机穿越了。她再搜索小姑娘的记忆,知道自己正在和父母还有一众乡亲一起在闯关东的路上,这会儿是遇上了土匪。敛巧约略分析了一下,判断出这应该是一百八十年前,清朝年间。她心里有些慌乱,不知道前方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应该会是一个全然陌生且充满危险的境况吧。敛巧心想,不知道和自己一同出发的同学们此刻都穿越到哪里去了。

奔跑的现实容不得多想,敛巧跟着父母乡亲们,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了一个小山沟。众人扒开荆棘没命地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就见前边半山腰出了一片开阔地。惊魂未定的人们回头看看,已经不见土匪的影儿了,也听不见刀枪声和喊声了,就爬上半山腰那片平地坐下来歇歇,喘口气。大伙歇够了,肚子也饿了,摸摸包袱,互相看着,都无奈地摇头,那些所剩不多的吃食还有钱物都被土匪抢光了,翻了半天,只有人从兜里翻出一块儿盐巴。肚子饿得慌,大家伙只好就地找吃的。刚开春,好在地里有能吃的野菜,大家伙在平地上挖起了野菜。这半山的平地还挺肥沃,野菜长得肥厚,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堆。人们拿出随身带的做饭家伙,到山底下的河沟取了水,煮野菜吃。山坡上的花根花开得正好,大伙就又挖了些花根。这里人迹罕至,土地肥沃,花根长的特别大,小的像核桃,大的居然像土豆。花根生着吃,入口甜脆,略微有些苦,放在野菜里煮了吃,甜甜面面的。人们从山东老家出来快俩月了,头一回吃了这么一顿热乎乎的饱饭。

吃饱喝足了,太阳晒着暖暖的,人们边席地而坐歇着边放眼四下里瞧瞧。只见这山沟四周高高矮矮的还有几处平地,四周环山,山上林木茂盛,正是春天,满山的杏花桃花,还有映山红,真是一片风水宝地。在大伙歇脚的平台正后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树高得有好几十米,好几搂粗,树的下面有一块巨大的青石。大青石有十米见方,像天然的一铺大炕。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敛巧的爸爸开口说,“行了,咱就在这落脚,哪也不去啦。咱们误闯到这,也是缘分,这有的吃,有的喝,起码饿不死了,到哪儿不也是为一口饭吗?你门看,这里都是好地,只要咱勤快,开荒种地,以后肯定有吃不完的粮食。”乡亲们都点着头说:“是呢,是呢,看来这是个好地方,咱们也跑得累了,就听你的,在这落脚吧。”大伙决定就在这扎了根。此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大家伙不分男女,在杨树下的大青石上铺了厚厚的野草,当炕睡。白天,就在山沟里的平地上整理土地。饿了就挖野菜、花根吃。敛巧也随着爸妈和乡亲们住下了。令敛巧想不到的是,她附身的这个小姑娘居然也叫敛巧,和自己同名,也许这个小敛巧就是多维空间里的另一个自己吧,这样想着,敛巧心里温暖起来。心想着,我要在这努力为敛巧,为她的父母乡亲们多做些事情,也不枉自己穿越一次,回去也好交上一份满意的试卷。

山里节气来的晚,可转眼也到了该种地的时候,没有种子成了眼前最大的问题。

这天晚上,敛巧正睡得迷迷糊糊的,似乎听见爹娘在低声争论。爹说,眼瞅着该种地了,这地方土地好,能种上地,大伙儿就能有个活路。可眼下,咱们没种子,也没钱,得想想办法。娘说,是啊,真是愁死个人,没种地的种子,说啥也白搭,可哪能找到种子?爹说,我打算明天带两个人出去看看,想想办法,不能这么干等着。娘说,这兵荒马乱的,出去了又碰上土匪咋办,再说了,大伙手里都没钱,出去了,也没钱买种子。爹说,那也得出去试试,大家伙儿好容易找到这么个地方落脚,地方好,还避开了兵荒马乱的世道,到了关东不也这样。得出去试试,给大伙找种子,有了种子,能种上粮食才算有了活路。娘说,我不许你去,你去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巧儿咋办?说罢,就低低的声音抽泣起来。过了好久,敛巧听到爹一声叹息,说,巧儿娘,别哭了,明儿大家伙再商量商量,睡吧。过了好久,敛巧听见爹娘都发出了低低的鼾声,她悄悄爬起来,走出屋,来到大杨树底下。敛巧伸手从自己的时光包里拿出几袋种子。刚才听见爹妈争论,她就心里暗暗窃喜,穿越之前幸亏带了自己今年新研制的种子,要知道,这些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可是新品种,不光高产,还能抗旱抗冻抗热,也就是说,不挑环境,还高产。即便种进高原草甸,也能亩产万斤。这可不是放卫星,这是最新研究成果。敛巧想想都觉得得意,他那些同学们,临出发前,听老师说每人可以在时光包放一样东西,看看他们都带了什么,有的同学带了康师傅方便面,有的带了裙子,有的带了防狼喷雾,有的带了飞车,自己那会儿,吃的喝的防身的啥也没想带,就带了这些种子,心想着,这些种子要是能物尽其用,也算没白穿越一回,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敛巧看着时光包拿出的那些种子,坐在那苦苦思索,要怎么顺理成章地把种子交到父亲手上呢,总得找个合理的理由吧。总不能说,自己是带着这些种子穿越来的吧,谁信呢?坐着坐着,敛巧一抬头看见枝繁叶茂的大杨树心里有了主意。

第二天早上,村民们聚集到大杨树下议事,讨论解决种子的问题。基本是两种意见,一种主张是,走出去,找种子,总能想到办法。另一种主张是,万一出去有个事咋办,宁可在这挖野菜吃,能活着就不能出去找死。大家争论不休,终没个定论。看着大家七嘴八舌的也没个好办法,敛巧爹开口了,他说,大家伙静一静,听我说一句。他说,没种子,种不上粮食,终不是长久之计,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出去找种子的,明天我们就动身。有两个年轻后生站出来说,我愿意去,我也愿意去。正这会儿,杨树上飞起一只雀,飞到人群头上,嘴里掉下一个东西,敛巧眼快,跑过去捡起那东西,又跑到爹面前说,爹您看看,这是刚才从那雀嘴里掉出来的,是一个棒粒儿。敛巧爹接过来看,眼里立刻有了光,激动地说,是啊,是棒粒!大伙都凑过来看,果然是一粒金黄饱满的棒粒儿。雀从哪叼的棒粒呢?大家伙儿七嘴八舌地问着。敛巧抬头看看大杨树上那些雀窝说,刚才我看见那只雀是从树上飞下来的,没准雀窝里有棒粒儿。爹,上去看看不就知道啦。不等敛巧爹说话,早有两个年轻人蹭蹭蹭几下上了树。大家仰着脖子,屏息看着,不一会儿,就听一个年轻人在树上喊,有啦有啦,这雀窝里都是粮食。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又有几个年轻人带着家伙上了树,不一会儿,就从树上的雀窝里掏下来好几袋子粮食。大家伙围着粮食看,高兴得不知道说啥好,有的老人甚至流下了泪水。敛巧爹望着那些种子,也湿了眼睛,他突然双膝跪下向着树上磕头,嘴里说着,这是雀神给咱们送来的种子呀,感谢雀神,感谢雀神。大伙看着敛巧爹下跪磕头也跟着呼啦啦跪下磕头,齐声感谢雀神。

敛巧也跟着跪下,暗暗开心。昨天夜里,她施展这些年在农大学的本事,先是轻松爬上树,再把粮食放进树上的几十个雀窝里,然后找到一只老雀,用鸟语请它帮忙,让它今天上午在大家伙议事的时候,叼一粒种子扔下来。至于报答嘛,敛巧和老雀说,等大伙种出了粮食,也有雀们一份,而且以后乡亲们会把它们当做神供奉起来。老雀自然高兴得不得了,所以就有了今天这一幕。

大家伙有了粮食种子,就有了生活的希望,男女老少,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整个春天播种季节,在沟沟叉叉里种出了大大小小上百块地。

种子种下去之后,敛巧爹又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分成三组。第一组身手敏捷的年轻人到山上抓活的野猪野鸡野兔山羊,捉回来之后放在圈里养着,等着这些动物繁殖多了,大家就有肉吃了。第二组到山上挖山梨山杏山桃子野葡萄等等的野果树,挖回来栽到房前屋后,还有一片专门的果园里,以后吃着方便。第三组砍伐木料,捡拾大石头,把大伙住的临时窝棚拆了,盖房子。事实上,自从找到种子开始,敛巧爹就成了村里人默认的带头人,后来几个老人一合计,就给大家开了会,推举敛巧爹做了村长,以后村里人都听村长的,老人们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敛巧爹当了村长以后,整天想着怎么让大家的日子过好了。敛巧有时候坐在月光下和爹聊天,就会说,爹,要是把野鸡抓回来养,不就是咱家的鸡了,有肉吃,有蛋吃。又会说,爹,要是把野果树挖回来栽在咱家院子里,我就能啥时候想吃啥时候摘了。还有一回,敛巧说,爹,咱们要是有以前老家的房子住就好了。敛巧爹呢,最爱和闺女聊天儿,他嘴上不夸,可心里对敛巧可是疼成心肝肉。这闺女,不知道心里总在想啥,每次都能说到自己心里去。

敛巧有时候趁夜深人静,到牲口圈、鸡窝,用兽语和动物们聊天儿。这些动物们和敛巧聊过天儿以后,没有一个逃跑的。几个月过去,野鸡成群,下的蛋够大伙吃了。猪和兔子山羊的队伍也日益壮大,照这速度,逢年过节,大伙儿就有肉吃了。敛巧还喜欢一个人和那些果树们玩儿,她找把小刀,修修剪剪,这弄一杈,那接一杈,大人们以为小敛巧在玩儿,也没人在意。到了夏天,果子们都成熟了,杏子又大又甜,葡萄长的核桃大,梨和苹果也是,都个大还甜。大家吃着果子,无不啧啧称奇,说这里真是风水宝地。敛巧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本小姐可是农大的高材生呢,这些树在自己手里好歹修剪嫁接一下,都是好品种,小意思啦。

季节更替,转眼到了秋收时节,尽管经历了春天干旱,夏天多雨,还是迎来了大丰收。棒子长到一尺多长,每株上居然还都是双棒——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棒穗;高粱头长得大过了人头;谷子穗黄瓜粗细,也是一尺多长,各个头压得弯弯的;大豆豆荚饱满,剥开来,粒粒金黄,像一颗颗金豆子。大家乐坏了,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玉米饼子,小米粥,还有豆腐。这些粮食装满了大伙儿提前准备下的粮仓。收获那天,大家伙自然没忘了雀们,他们在树下撒下粮食,请雀们享用。还让后生们拿了粮食上树,把那些雀窝放满粮食。雀们不懂人们在干啥,诚惶诚恐,叽叽喳喳乱叫着飞来飞去。敛巧躲到树后,用鸟语和雀们说,你们不用害怕,粮食是村民们给它们,尽情地吃吧。雀们明白了,欢呼雀跃着吃起来。

从此,大伙儿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秋后,村里的房子也盖好了。村民们总觉得这一切冥冥中似有神助,都觉得这个大杨树也许就是神树,于是就把村子的名字叫做杨树底下,寓意人们在杨树底下生活,有树神庇佑。从此,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生逢乱世,这样一处所在自然称得上世外桃源了。

转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场大雪,雪没过了膝盖。人们推开门,大地一片洁白。孩子们雀跃着跑出门堆雪人打雪仗,热闹极了。男人们不能出门打柴,就窝在家里喝自己酿的酒打发时间,女人们自然是给老爷们做下酒菜。

敛巧和小伙伴们玩儿着玩儿着,发现树上的雀儿叽叽喳喳的,她凝神仔细一听,原来是雪太大,雀们无处觅食,小雀们饿地乱叫呢。敛巧赶紧跑回家和爹说,这雪太大了,雀们没处找食吃,肯定是饿了,都在树上乱叫呢。爹一听,酒也不喝了,拿把扫帚就到大杨树下扫雪。扫除那块大青石上的雪,又回家拿粮食,撒在上面。雀们看着石头上撒的粮食,盘旋在半空,叽叽喳喳的叫着,就是不敢下来吃。敛巧又躲在树后和雀们说,大家都来吃吧,这些都是为它们准备的,雀们听了敛巧的话,不再害怕,呼啦啦地落下来吃。

看着雀们吃饱了,敛巧也玩累了,慢慢走回家,忽然,敛巧想起穿越前,每年正月小区里的邻里节,邻居们假期没事,组织起来,拿出好吃的一起聚餐闲聊,既增进了邻里感情,还平添了乐趣。这么想着,敛巧走回家,找娘。敛巧对娘说,娘,这大雪天,大伙儿都没事,窝在家里也没意思,应该热闹热闹,大家要是把家里的好吃的都拿出来,放在一起吃,然后呢,谁会唱个戏,耍个杂耍啥的,耍耍多好呢。咱们住在这,外面的人不知道这里有人,村里连个杂耍班子都不来。敛巧娘听着欢喜,转身去找敛巧爹说这个事。敛巧爹正喝酒,听了敛巧娘的话,一挥手说,这是你们老娘们的事儿,你去张罗吧。再喝口酒,想了想说,这大雪天的,雀没地方找食吃,我刚才去喂它们了。明天大家伙一块热闹,可别忘了咱们的雀神,吃饭之前,咱们先敬雀神。敛巧爹有话了,整个下午,敛巧娘都没闲着,挨家挨户地说这事,让大家伙明天都带上好吃的到大杨树下做饭,谁会演节目,明天给大伙儿演演,乐呵乐呵。大伙儿一听这,都兴高采烈地准备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在大杨树下支起几口大锅,再摆上桌子。大姑娘小媳妇在敛巧娘的带领下忙乎起来,做饭的做饭,炖菜的炖菜,不一会儿,山村里就弥漫起饭菜的香味儿。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小媳妇说,哎呀我的针线掉进锅里啦,那个一摸兜说,哎呦我这一弯腰,铜钱也掉锅里啦,还有的说,我的顶针也不见啦。敛巧听着,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妈妈包饺子时候总喜欢放进硬币,说谁吃到有福气发大财的事,转头悄悄和娘嘀咕了几句。敛巧娘直起腰,扯开嗓门说,娘们们,别嚷嚷啦,一会儿吃饭,我们谁吃到针线就数她心灵手巧,谁吃到铜钱就数她有财运有福气。娘们一听,又是一阵欢呼雀跃,都说好。

菜饭都齐备了,敛巧爹和几个长者一起盛了饭菜,扬撒向天空,嘴里诵念着吉祥话,谢雀们衔种之恩,同时也祈愿雀神保佑今年五谷丰登。扬饭喂雀之后,敛巧爹又带着大伙到冰雪上走一圈,嘴里念叨着,祛病消灾。接下来,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儿,有才艺的人开始唱戏表演杂技,席间,时不时有人吃到顶针,针线,铜钱的,不免一阵兴奋,坐在旁边的人也不免羡慕一番,送上祝福的话。饭热热闹闹地直吃到傍晚,敛巧爹看着大家伙儿意犹未尽的样子,站起身说,以后咱们每年正月十六都像今年一样,在一起热闹热闹。听村长这么说,大家又是一阵欢呼喝彩。有个长者对敛巧爹说,村长啊,你看,咱们有大年小年,八月十五,以后咱们年年要一起热闹,也起个名字吧。敛巧爹沉吟了一会儿说,咱们吃的这些是敛巧她娘从各家各户敛来的,吃饭之前咱们还敬了雀神,那就叫敛雀饭吧,然后又嘿嘿一笑说,巧了,我闺女也叫敛巧。大家伙儿又是一阵附和说,好,敛巧饭好,就叫敛巧饭。

三年一晃过去了,杨树底下村的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也到了敛巧该走的时候了。那天晚上,敛巧和爹娘说了很多的话,有的爹娘能听懂,有的爹娘听不懂,爹娘知道自己闺女聪明,心大,也不奇怪。睡下之后,敛巧把自己时光机包里标配的各种治疗头疼脑热的药压在枕头下,再把自己脑子里一部分知识的记忆拷贝了一份留给小敛巧,比如一些中药方子,一些文化课知识和一些日常生活常识,总之都是小敛巧过日子用得上的。做完这些,敛巧打开时光包,拿出通讯设备,联系老师打开时光隧道。

再睁开眼的敛巧,看见老师正站在眼前,而她那些一起穿越到同学也都回来了。穿越三年,当今三日,同学们都完成了三日穿越课题——《穿越——撬动历史之微澜》。重新坐在一起的同学们都有许多话说,大家一个一个汇报穿越课题以及完成情况。这个课题顺利完成,再形成理论文字,就意味着他们这个来自各个名校的优秀生组成的博士研修尖端班毕业了。且听同学们的穿越过程,个个都是内容丰富,光怪陆离。一个同学穿越后,成了富家小姐,父母之命,入宫封妃,宫斗中独占鳌头,母仪天下,做了很多好事,当然她带的那些漂亮裙裙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同学穿越成了乞丐,凭借一身本事和厨艺得到了丐帮帮主的赏识,关键时刻用一桶红烧牛肉面上位,接了帮主之位,救助了很多流浪的孩子。一个同学点儿不好,穿越过去成了盲人,只能给人算命谋生,不过,他凭借自己的天文地理知识和熟读《易经》的功底,成了那朝代的大神,又因为他能预测天气,为黎民百姓生计出了很多力。等等,等等。轮到敛巧的时候,她讲述了自己为一村的村民解决温饱之事,还说了敛巧饭,大家也都啧啧称奇。

敛巧讲完之后说,老师,我有个请求,能不能把我穿越的时空数据给我,我想回去看看那个村子现在怎么样了,毕竟那很闭塞,如果可能,我希望自己还能为那个村的村民做点儿什么。老师听了,眼里满是赞许,当即就把数据给了敛巧,还鼓励敛巧说,你们都已经顺利毕业了,天高任鸟飞,你可以做任何你们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通过天眼,敛巧找到了那个叫杨树底下的小山村,同时她还获得了一个好消息,那个村子正在招收村官,当然,招村官也是想改变这个民风淳朴,却又相对闭塞的小山村。村官面试那天,敛巧面对一众评委,侃侃而谈。她讲杨树底下村的由来,讲当年村民获得种子的传说,讲敛巧饭。然后她说,我对杨树底下村知之甚深,有一份埋在心底里的特殊感情,如果老师们给我这次机会,我会立足民生,努力发展村里的经济。我有一个具体的想法,就是立足村里敛巧饭这个标志性的传统文化项目,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给我三年,我将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杨树底下村。敛巧的陈述完成之后,迎来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敛巧到杨树底下村当了第一书记。第一年正月十六,村里在文化广场支起几十口大锅,做起敛巧饭,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车排起了几十公里的长龙。村里为大家准备了民俗表演,各种特色美食。游人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软糯香甜的红豆饭,香飘十里的猪肉炖粉入口不忘,活动圆满成功。第二年,敛巧饭申遗成功,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名远播。第三年,敛巧饭主会场设在杨树底下村,镇里其他六个村设立了分会场,一枝独秀变成了遍地生花。同时,还新增了科技表演、非遗市集等现代元素。机器狗舞狮,机器人与真人表演联动,百步祈福长廊和五谷集章打卡等体验项目集体亮相。这一年,代言敛巧饭的敛巧和策马县长,卖花镇长一起冲上热搜,成了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代言的领军人物,你只需打开DeepSeek,敛巧,妥妥一个网红。